「以《花海》做桥梁,人们眺望的不只是双向奔赴的女性友谊,更是真诚与纯粹织就的人性诗篇,和美美与共的人类未来。」
《乘风2023》播出两周,热度最高的公演舞台非《花海》莫属。
远道而来的日本歌手美依礼芽与中国实力派歌者龚琳娜联袂,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双重享受的诚意之作。
【资料图】
龚琳娜和美依礼芽的组合被网友称为"琳芽之旅",这场表演的视频不仅在国内获得广泛关注,甚至火出圈,获得众多海外网友的喜爱。
《花海》在全网获得超过千万人次的播放,无数网友留言表示这首歌带来了"突如其来的感动"。在观赏《花海》时,我们为何感动?
花海:交融的东方美学
《花海》这场表演在《乘风2023》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第一次公演的9组演出中,它排名第5,正好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然而观众似乎对于这个排名并不满意,#花海 神仙舞台##花海居然输了#等多个词条先后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微博网友投票)
龚琳娜和美依礼芽各自上传的《花海》视频包揽B站排行榜第一和第二,不算网友们搬运所获得的播放量,仅两位歌手上传视频的播放量之和已超千万。
(美依礼芽和龚琳娜上传的《花海》位列第一第二)
《花海》是由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这首歌在创作时曾受到日本歌手中孝介的岛式唱腔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岛国风情,随后中孝介也将其翻唱成日语版。
这首歌某种意义上就是中日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在龚琳娜和美依礼芽的演绎中,物哀的日式美学和留白的中式美学在同一首歌中碰撞却没有冲突,而是进一步融合呈现出浓郁的各美其美的东方美学氛围。
B站up主、拉美乐评人Waleska和Efra评价《花海》时说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弹幕有人说这正是中式美学所说的"留白"。作为拉美观众,也许她们并不了解中式美学中的"留白"概念,对歌词也不甚理解,但是这样一个干净的音乐演唱依旧准确地将这种讲究意境的中式美学传递带给她们。
(@拉美小姐姐Waleska视频截图)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而"意境"则是中式美学的核心概念。因为留白,所以更能凝神聚气,于含蓄有致之中渲染美的意境。的确,相较于其他公演曲目的"炫技"式舞美,《花海》的舞美设计更为简洁,身穿粉色裙子的两人简单地在台上静静地唱同一首歌,随着歌曲高潮,粉色花瓣漫漫而降,荡漾成一片花海。但是正是舞台设计的"留白",让人们更聚焦于表演本身,而非技术。
在《美向何处寻》中,宗白华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美丽精神"。“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缠绵悱恻, 才能入情至深,而超旷空灵,才能超然物外。这种自由精神正是千年来中国美学的天然基因。
这种美丽精神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的唤醒与尊重,包容万物,和谐共生。在《花海》中,漫天飘落的粉色花瓣可以被解读为具有日本风情的樱花飘零,也可以被解读为中式浪漫的桃花雨,这种包容性与流动性正是这个舞台最大的魅力。
(B站网友评论)
真挚感情流动而为音乐,浩荡生命收敛而为韵律。并非所有的观众都对美学有深厚的积累,但美的体验已经蕴含在《花海》的音乐韵律与意境营造中。或许正应了"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开始的地方",细腻而丰富的美学体验,尽在不言中。
台前:超越边界的纯粹
龚琳娜与美依礼芽的组合是"民俗+二次元"的碰撞,两个对音乐有着赤忱之心的演唱者,让这一怪异的组合迸发出震撼的力量,以纯粹的音浪拨动听众的心弦。许多网友评论,每每听到这首歌都"莫名地热泪盈眶",这种感动或许源于超越边界的包容性与纯粹性。
美依礼芽所代表的二次元亚文化与三次元通俗文化之间的似乎总有隔阂,以往在荧幕上,二次元文化总被认为是“幼稚的”“非主流的”甚至是“不入流的”。此前美依礼芽的初舞台《极乐净土》曾在2016年以势不可挡之势登顶B站舞蹈区,7年后当这首歌站上《乘风2023》的舞台,再次以现象级的热度出圈,而美依礼芽本人也已断层的优势位列所有参赛姐姐之首,这或许不仅仅体现着二次元爱好者的狂热,而是预示着某种更为广泛的共识与认可。
(B站网友评论)
代表亚文化的美依礼芽与被网友们称为“国家队宝藏歌手”的龚琳娜合作,在《花海》的精彩演绎中,观众们看到了打破次元壁的希望:也许,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并非总是充满对抗与解构。
除了消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边界,美依礼芽与龚琳娜在演唱中,还用对方的母语各自演唱了一段,在汉语与日语的交换中,这首歌似乎已经超越了它本身,成为更为纯粹与真诚的希冀。不少网友表示从这首抒情歌中,感受到了对世界和平、文化友好交流的向往。
(知乎网友评论)
在国际形势云谲波诡的当下,宏大而遥远的博弈成为笼罩在和平发展之上的阴云,人们忽然意识到原来习以为常的和平是如此脆弱而珍贵。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亨廷顿认为"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线重构,文化相似的民族和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则分道扬镳。"
这种思维将文化间的差异和隔阂看作是具有负面效应的,认为"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会是对抗性的。"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满怀痛惜地描述了狂热的对抗思维怎样蚕食欧洲的文明与和平,他的心曾“作为一颗‘世界公民’的心而跳动”,但最终他在被迫流亡中吞下自杀的毒药。
(YouTube评论)
政客们在权力的游戏中厮杀,音乐却能引领平凡的人们去探索生命最深处节奏的起伏,不知前路如何,至少在《花海》响起的一首歌的时间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对于和平与友好的期待。
《乘风2023》的slogan是“幕起之时,皆是美美与共;目之所及,尽现大美中国”。不同地域的网友为这首歌动容或许正因为,这首歌的力量超越了音乐本身,传递着一种“美美与共”的期盼,跨越肤色、语言、文化的鸿沟,人类至少能在音乐中放下种种隔阂与防备,找寻最纯粹的交融与尊重。
幕后:Pink girl的共鸣
《花海》不仅因其舞台出圈,这首歌的幕后故事也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龚琳娜曾获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银奖,她的实力早已在大众一声声"国家队唱将"中获得认可。龚琳娜已经47岁,在职业生涯中,她将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音乐带进过维也纳金色大厅,在世界舞台上唱响民族特色。然而这样一个耀眼优秀的女性,却因为一件粉裙子,而潸然泪下。
在宿舍对谈中,龚琳娜对美依礼芽讲述了自己内心"无法越过的坎":因为不够漂亮,所以她从不认为粉色是属于自己的颜色。
(《乘风2023》截图)
她在《南风窗》的自述中说,家里人有时会说:“要是你和你弟弟的模样能换一下就好了。”
她说她早就忘记这句话了,只是在《乘风2023》这样一个美貌特别凸显的节目里,忽然想起。
她说,“回忆起来时,我发现自己在流泪。”
(龚琳娜自述 来自@南风窗)
而美依礼芽也同样袒露了内心的不自信,在两人商议将美依礼芽的名字填入“乘风创始人”一栏时,美依礼芽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说:“我没有自信”,而龚琳娜说:“所以你需要机会。”
语言不通,两个人英语汉语夹杂着,还要辅以肢体语言才能交流,但这并未影响到她们之间的共情,这份太过真诚的情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让广泛的受众也毫无折损地感受到了这份深藏的隐痛和惺惺相惜的鼓励。
(B站网友评论)
人们惊讶优秀如龚琳娜也会有容貌焦虑,在龚琳娜身上,无数观众为这种根深蒂固的切肤之痛而感伤。人们总是一边说着不要焦虑,一边将自己框在“漂亮”的标准之中,恰如一边愤怒地说“I"m a red girl",一边为自己不够“pink girl”而落泪的龚琳娜。
当下,容貌焦虑似乎已经是一个谈得过于泛滥的话题,但关于女性外貌身材的讨论似乎从未真正结束。前几天#80斤女生试穿XS码裙子拉不上拉链#引起了微博网友的热议。
(微博网友评论)
女装尺码的缩小似乎意味着女性身材标准的收窄,女性身体成了一种符号,承载着对于身材标准包容性的诉求,正如在《花海》中,粉色的裙子和花瓣正代表着龚琳娜和美依礼芽对于女性美丽的理解,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B站网友评论)
美依礼芽帮助龚琳娜迈过“漂亮女生”的坎,龚琳娜也提携小美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示光芒。国籍不同、语言不通、年龄差异这些都没有成为情感共鸣的阻碍,双向奔赴的友谊跨越了山海,轰轰烈烈地盛放在粉色《花海》里。
(微博网友讨论)
自我剖析的脆弱、感同身受的自卑、相互治愈的温暖、走出遗憾的释怀、抚平伤痛的纯粹......她们的情绪亦是我们的情绪,在音乐的韵律与迭起中找到了出口。当起于青萍之末的风吹过,百感交集,泪湿眼眶。我们不仅为女性之间的情谊而落泪,更为闪烁其中的人性光辉而共鸣。
正如龚琳娜自己所说"人们听的是盛放在声音里的感情和能量,声音只是桥梁"。
小美和老龚用炽热的感情和能量点燃了观众的感受力,以《花海》做桥梁,人们眺望的不只是双向奔赴的女性友谊,更是真诚与纯粹织就的人性诗篇,和美美与共的人类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